本報記者 王 影 欒月琳文/圖
   以前是“請人吃飯”,現在是“請人流汗”,人們的交流話語中,有關健身的詞語越來越多。近年來,鄭州市民的健身意識與方式逐漸轉變,不僅有昨日本報報道的民心工程送到家門口的“健身房”,更多的人願意加入到全民健身“大軍”中。隨著天氣的變暖,市民的健身熱情不斷高漲。
   公園裡的“花樣健身”
   清晨的綠蔭公園,市民三五成群地從不同地方走來,一場老少皆宜的“花樣健身”即將開場。
   不大的公園裡,不僅健身園裡“擠”滿了晨練的市民,拍手操、老年操、拉丁舞、羽毛球、踢毽子、抖空竹、交際舞、大合唱……市民根據自己不同的喜好,激情四溢地玩起自己的健身項目。
   在公園中心廣場的北側空地上,交際舞吸引著很多晨練的市民。今年83歲的魏大爺是這項運動的熱衷者之一,“每天早上在‘舞池’里飛揚,感覺自己一天都是年輕的。”魏大爺告訴記者,從年輕時就很喜歡跳舞,但由於工作和家庭的因素,一直沒有接觸到交際舞,現在他在這裡不僅收穫了健康,還收穫了快樂。
   在公園的一角,嘹亮的歌聲響徹整個廣場。“我們也是一種‘健身’。”這是一個自發組織形成的“合唱團”,有指揮、有伴奏、還有歌手,合唱團成員蔣阿姨笑著說道,與高強度的健身運動相比,他們的健身項目很溫和,但健身的效果一點也不差,不僅鍛煉了肺活量,進行了身心減壓,還讓人身心愉悅。
   運動健身“兩多一少”
   每天清晨6時,家住金水區的常大爺都會去公園裡活動活動筋骨,直到8時左右才回家,而他上小學的孫子除了在學校有日常課間操和體育課外,每天放學後都會和小伙伴在樓下玩耍至少一小時,唯獨兒子、兒媳缺席鍛煉。理由是平時上班很忙、很累,難得的雙休日,也只想在家好好休息。
   航海西路一家體育運動健身中心的負責人孫霞告訴記者,像這樣的體育運動健身中心目前在鄭州市開設了不少,很受市民歡迎。但從參與人群來看,來此鍛煉的人群明顯呈現出“兩多一少”,主要還是50歲以上人群和青少年居多,許多人還辦理了運動年卡,幾乎每天都要前來健身。“相反,三四十歲年富力強的職場人員參與運動健身的並不多。”孫霞感嘆道,“這一人群目前多在職場打拼,承擔著較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,業餘時間也多用於迎來送往的應酬,但恰恰就是這一人群,目前最需要加強體育鍛煉、強身健體。”
   體育人士提醒,中年人往往對自己的體質健康存在錯誤認識,缺乏對體育健身的迫切願望,總奢望等以後空閑了再補回健身的“欠債”。然而,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,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,身體卻由於長期透支,毫不留情地向亞健康乃至疾病狀態轉化。
   場地設施跟不上需求
   鄭州市政府下發的《鄭州市創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範城市工作實施方案》引起人們熱議,在呈現高漲的健身熱情的同時,不少市民坦言,場地、設施等“配套”硬件跟不上市民的需求。
   走訪廣場和公園,為健身項目設置固定場地和健身設施的並不多,市民健身活動的場地和設施,總體呈現隨意性、業餘性。對此,河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,在鄭州市範圍內面向群眾免費開放的體育健身場所明顯偏少,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。“國務院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》提出,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要納入城鄉建設規劃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體育場地設施或挪作他用,各種國有體育場地設施都要向社會開放。”他向記者介紹,“目前,省、市體育館、體育場,各大專院校運動場都能向市民開放,而一些中小學校由於校園安全問題實行封閉式管理,這一部分體育運動設施還未能做到完全向市民開放。”
   “倡導各單位、企業積極建立面向自己員工的體育運動健身中心,使得職場人員不離單位就能參加體育鍛煉。”談到解決職場中年人體育運動健身的問題,河南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坦言,這也與場地設施建設不完善有關聯。
  (原標題:天氣變暖 全民健身熱情高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77tsdbb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